新闻资讯
你的关注和支持,是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
深扒中建二局的互联网+工程管理APP软件应用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极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呈现出快速拥抱互联网的趋势,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建筑施工信息化已成为企业向前迈进的必然途径。能够成功融入到信息化和互联网的大趋势中已成为创新发展的关键因素。工程信息化管理已成为建筑行业转型的必然阶段。
本项目构造多,涉及专业穿插复杂,各单项施工工期要求紧,项目积极引进了互联网工程管理软件对施工管理的工程检查、实测实量、工序验收、工程巡检、移动验房等模块进行了创新设计,有效的控制了质量通病和问题的发生。通过预先的互联网+工程管理APP软件应用技术,合理安排设置权限,全员参与管理,各司其职,实现信息贯通,自动后台统计分析生成报告,随时掌控项目现场进度质量情况。论文内容主要包括软件后台深化设计技术、工程管理软件应用流程技术、重难点问题剖析、创新设计应用的优点与价值。通过上述互联网施工管理技术的应用,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本工程研发优化互联网+工程管理APP软件应用荣获 2017年全国《第十三届建设行业信息化高峰论坛》推荐案例荣誉奖项。
互联网管理、工程管理软件、现场云协同、手机APP应用、移动数据录入、后台自动统计分析报告、模块化管理、降本增效、工程检查、工序验收、实测实量、工程巡检、移动验房、智慧工地、工程过程大数据
1#零售商业楼等5项工程位于北京市丰台区花乡樊家村,坐落于北京西南三环外,与首都经贸大学毗邻,现状看丹路与芳菲路交口。地上为商铺、写字楼,地下为汽车库、超市、人防、设备用房的高层公共建筑。项目总建筑面积63840㎡。2#楼地下2层,建筑面积15226㎡、地上7层,建筑面积24334㎡,共计30578㎡;3#楼地下室与2#楼相连、地上6层,建筑面积为10667㎡。建筑高度全高30m,单层面积较大,建筑造型阶梯配置。本工程为商业办公综合体建筑,屋面以上有局部出顶楼梯间一层。建筑中间为敞开式商业通道结构,西侧与交叉地铁连接,上下环形通道及四周多处扶梯、楼梯间将楼体内环天街及外环商铺连接起来。内部天街首层有观赏景观布置。
该工程工期要求紧,各专业衔接施工要求节奏快,采用工程管理软件进行现场检查管理,顺利完成多专业、快节奏的施工,为工程管理的亮点及核心。施工精度质量要求高,其施工过程工序穿插繁琐,施工难度较大。工程整体造型见下图:

图1 办公商业综合体整体效果示意
业主2017年在集团内部推行项目管理APP的应用,彼时正处于软件开发及完善阶段,业主项目部、总包单位本着创新工作的精神,积极争取到APP应用试点的工作,在软件开发及应用阶段提出了各项建议,使其逐步完善。
工程自2017年7月7日开始正式应用APP,目前使用APP经历了砌筑、抹灰、室内装修、幕墙、精装、防火门安装、消防、弱电等各项施工阶段。
APP使用功能包括质量管理的三大重要管控点:过程质检、实测实量、工序报验。
使用过程复盘回顾。前期思考过程。针对互联网+工程管理APP新型项目管理软件,其广泛应用主要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应用价值。APP是一种以工具代替人工的手段,其精确性及系统性为人工不可能达到的,对于工程质量的保证会起到很大作用。
2、推广难度。软件需业主、总包、监理、分包单位统一配合应用,如何让各单位人员积极的参与其中为软件应用的前提。首先从业主、总包方将软件作为日常质量管理的最重要工具,每日总结,同时采取一定的奖罚机制,带动全体的积极性。
组织策划。
1、人员组织。确定业主、总包、监理、分包单位APP使用人数共计50人,保证每天人员上线率均在100%。后台编写录入互联网系统平台。

图2 互联网后台人员信息统计及权限录入
2、工具软件应用前置工作。
一是账号建立。根据人员不同职责、分工,建立账号时将不同权限分配给各人。
二是基础数据录入互联网系统后台。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需将工程平面图、立面图录入后台,工序验收板块需根据软件自身工具库,将工程各种工序识别并录入,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增减数据库内容。实测实量板块需将测点及编号逐一录入后台。
实施过程。现场使用。
1、项目甲方、监理、总包、分包方已将APP作为现场日常工作最为主要的工具使用,过程检查、实测实量、工序报验均采用APP现场进行,形成常态化。
2、例会总结。每日召开“数据化工程协同管理APP项目试点每天总结会”,对当日三大板块检查任务进行回顾,并对第二天工作任务进行明确。
3、过程质检板块,业主、总包、监理、分包方巡视现场,发现质量问题实时上传APP并指派给对应人员进行整改,整改完毕后上传照片并报验,验收合格销项,不合格退回继续整改。
4、实测实量板块,由实测负责人每日确定的实测任务,按时完成实测并上传数据,合格率、不合格点随时在APP中体现。
5、工序验收板块,每日确定第二日报验内容,次日由分包单位在APP进行报验,总包、监理验收。
实施效果。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全员参与、群策群力,提高积极性;统计功能强大,便于及时纠偏;定位精准,减少无效工作,施工过程资料保存完整;工序报验及时完整;提高全员质量意识;及时监管查询各项工作完成进度情况。
重难点问题分析
工程管理APP软件其主要价值为日常质量管理方式的创新与变革,其主要使用价值如下:
实用性。对应业主第三方检查办法十四大项113小项,对应检查项有相应的说明,对于不了解业主严格检查制度的人员可通过软件有直观认识。

图3 检查项层级分解及规范说明

图4 后台自动生成检查报告点位分部及明细
全员质检。全员具有权限进行现场检查,覆盖性强,全部现场问题均反映到软件上,相应整改人员问题整改面更加集中,集中处理、集中销项。

图5 后台报表 人员上线及检查情况
工序管理模块。系统性强:分区域、分楼层进行工序报验及验收,避免遗漏;按工序统计各区域、楼层验收情况,验收情况一目了然。

图6 工序验收按图纸、区域时间位置明确 工序细化
实测实量模块。定位精准:实测数据精确到每一个点,节约复测、整改工作时间;
统计功能:随时掌控现场实测实量合格率,随整改随时更新,各方根据合格率随时采取纠偏措施。

图7 实测点位分部 移动数据录入即时统计分析
过程质检模块。APP过程质检板块的使用,大大节约了检查人与被检查人工作难度,问题位置清晰易找,对应位置整改情况一目了然,工作效率有明显提升;各管理人员养成APP使用习惯,全员质检,避免浪费精力。


图8 工程检查传统管理模式与APP管理模式
传统管理模式 | APP管理模式 |
检查问题→记录部位→整理检查记录及照片→制作PPT→召集人员→布置整改任务→整改→复查→ 合格销项,不合格重新整改、复查 | 检查问题上传APP→晚会自动生成PPT→整改→销项或退回 |
实测实量模块。APP实测实量板块的使用,大大节约了检查人与被检查人工作难度,问题定位清晰易找,对应位置整改情况一目了然,工作效率有明显提升;数据统计及时,整改速率加快,对实测合格率掌控性大大增强。

图9 实测实量传统管理模式与APP管理模式
传统管理模式 | APP管理模式 |
绘制实测专用图纸→现场实测→记录部位→现场贴条→录入数据→整理图纸及数据→布置整改任务→整改→复查→合格销项,不合格重新整改、复查 | 现场实测→录入数据→整改→销项或退回 |
工序验收模块。APP工序报验模块的使用,避免了因验收人员不在产生的延迟验收进而影响工期的情况,避免了因漏报引起的质量隐患存在的情况,避免了各专业工序倒置引起的返工情况。

图10 工序验收传统管理模式与APP管理模式
传统管理模式 | APP管理模式 |
现场下一道工序前临时电话、微信通知或去监理办公室申报验收 | 第一天晚会计划,第二天报验任务,按计划时间验收 |
APP的应用,改变了项目固有的质量管理模式,在工作效率、项目精细化管理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具有推广价值。针对APP使用前后从管理投入上对比分析结论如下:
工程管理APP软件使用前后对比情况
序号 | 工作内容 | 使用前 | 使用后 |
1 | 工程检查 | 1、每周平均提出问题80条; 2、每日各管理人员在过程质检方面耗时半天以上; 3、整改问题耗时平均需一周时间。 | 1、每日上传问题数平均150条,每周近1000条; 2、每日各管理人员在过程质检方面耗时2小时; 3、整改问题平均耗时为2-3天。 |
2 | 实测实量 | 1、数据录入时间每层需2-3天时间,统计需1天,整改需2-3天,复测需1天; 2、不合格点现场查找费时费力。 | 1、数据录入时间每层需2-3天时间,统计即时生成,整改需1天,复测需1天; 2、不合格点现场一目了然。 |
3 | 工序验收 | 1、报验不及时; 2、验收率不足。 | 1、报验按规定时间进行; 2、验收率100% |
采用工程管理软件进行工程管理,移动查询指导现场施工,易消除了施工过程隐患,提高了管控成效,达到了预定的节点工期目标,工程整体提前亮相,取得了甲方和监理的高度好评,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类似工程可以提供相应的施工经验。
1、现场使用工程管理APP,轻松实现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理)质量闭环运行管理。工程检查吸收了日常下发整改通知单的模式,实时指派整改人以及指定整改日期,快速同步下发。问题可随时查看,任务分配更加细化,人力资源的利用更为高效,最大限度减少加班工作。同时问题报表自动生成,为巡检员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从反馈不及时变成变成及时。
2、利用APP来执行现场质量检查,规范到位,派单整改管控更加简便
• 第一步:用App标注问题位置,拍下照片或语音记录。
• 第二步:简单点选,就能够规范记录
• 第三步:数据一同步,整改人的App就收到提醒,用他的账号登录,就能够在上面更新整改状态。(快速整改单模式,指派接受人能收到像微信一样下弹菜单的提示,使其及时关注整改并报验,同样报验之后,验收人收到提示,查看销项。)
• 第四步,“完成整改”提交之后,有相关权限的检查人或者监理,就可以根据问题反馈复查,对问题进行销项操作,至此,整个问题的发现和整改就完成了。
• 从发现问题记录—指派—整改—销项,现场检查的所有流程都在手机端闭环完成,充分利用了移动端随时随地的优势,提高了现场检查和整改的效率。而且走的是线上闭环,这就保证了现场发现的问题100%可以得到跟进解决。通过这样的移动互联+模式,就能让现场检查这样基础性工作得到更加精细化管控。
• 资料整合,移动端录入拍照,后台导出标准资料表格整改通知单,直接打印存档。
3、集成了微信一样的问题语音描述功能。(解决了快速输入、和年长人员不太会使用打字的问题,)扩大了使用年龄层级和范围。
4、能够广泛适配的记录功能。不单单适用于项目现场的质量巡检,通过配置,也能够适用于形象进度、材料报验、安全管理和文明施工、施工日志、现场签证等场景。
5、优化软件同步功能。可以地下室及无网络信号的位置离线使用。可在有WIFI情况下选择同步,手机流量充足情况下也可选择数据流量同步。
6、工程管理APP内可实现自主学习,即是检查工具又是学习工具。扩大了使用人群范围,无论是新入职员工,还是年长员工、普通员工,大家都可以对应详细的检查说明、(规范内容、图集摘取节点、企业规定动作等),进行标准检查,避免检查遗漏或检查不足的情况。
7、工程管理APP内可自动生成实测实量及质量检查内容报告。省去了实测实量制图、填写数据、数据汇总等诸多繁琐的工作,减轻了工作压力。提升了项目管理效率。
8、工程管理,内置了样板管理、关键工序等功能模块,可以将公司的管理动作细化到项目的日常工作中,提升了项目的精细化管理能力。真实、实时记录,实现了零距离、透明化的管理模式,让管理层仿佛亲临项目现场。
9、技术管理模块配备强大的移动端集中快捷查询功能。分不同施工阶段(结构和装修)由技术人员进行后台标记上传,下发参阅。集成了图纸会审、变更洽商、技术通知、签证的查询,查询模式是在平面图上找到对应施工段,点击查询(也可集中查询)。工程内上述文件多则上百份,甚至更多(几百份)。每项内容都有不同颜色标记定位在平面图上,以及采用虚线框标记,轻松易找,避免遗漏。该功能现场使用人数多,几乎每日施工都要查询多次。
10、定位精准和统计功能强大。定位精准,检查问题直接定位到平面图具体的点位,像查看地图一样放大移动查询,配合上传图片和文件,轻松易查找。统计功能,拥有一个智能化的数据处理后台,可直接生成需要的PDF、EXCEL、PPT统计电子报表。需要后台深化,远离加班作报告。
11、自定义功能。如实测实量模块,通过测区内的菜单,可进行添加点位、减少点位、清空数据、删除测区、增加测区、标记爆点位置等操作。
12、对软件缓存的清理。软件查看的图片及文件,都是经过处理的,放大后清晰,占用缓存小,对使用过的缓存可及时清理,不占用手机空间。
1、互联网+APP工程管理系统将项目业主、监理、总承包、分包单位纳入,实现了项目层级的质量管理共享。过程检查、实测实量、工序验收、移动验房、工程巡检五大模块实现了有机结合。
2、从事后补录整改到过程实测控制、智能化整改,从各方数据隔离到甲方、总承包、监理方数据共享,降低了沟通成本,群策群力,提高了管理效率,利用互联网工具进行工程管理对项目现场质量管理有着重要的探索和引领作用。
3、该互联网+APP手机管理软件系统应用成功,成为互联网时代工程管理与互联网对接的典型案例,应用过程简化、追溯性好、节省时间、自动化集成统计、提高功效。成为过程工程管理的有效手段。
4、该系统现场基层管理使用、例会总结、直观。解决过程检查、实测实量、工序验收的效率问题。从反馈不及时变成及时,降本增效。
5、系统变化多端,适配度高。结合集团公司的管理,总结好的经验,可对系统改进完善,与企业质量管理系统衔接。项目在施工管理中应用,利于施工企业的推行。
6、APP管理资料与实际项目过程管理资料相结合,包括现行资料规程规定的表格样式,减少资料管理的重复性工作。如施工日志。
7、适配公司管理体制,可集成互联网大数据,对单项技术应用效果进行大数据分析,改进并提升建设质量和效率。
8、采用“小米模式”,致力于基层需求,提高功效层级,经大量体验优化完善后,将单项模块进行系统集成,进行数据接口打通,完善项目的系统应用全面性。
综上,本着关注基层员工的需要目的,推动信息化,在运用中检验信息化的成效,各层管理权限不同,获得的信息不同,满足不同管理层级需求。采用互联网+管理模式,使管理和信息技术融为一体,可用易用,容易被整合,持续优化系统,细化到作业指导书,细化到工序级别,集成使用者,降低使用成本,数据信息共享,使基础数据融会贯通,提高工作效率。
随着工程管理需求与互联网应用不断整合,会有更多的板块融入到互联网管理中,进一步综合、深化设计,定能够成为,为企业和项目所用的,核心管理手段之一。使其成为企业和项目,真正用的上,用得起,用的好的工程管理软件,为建筑行业贡献新力量,创造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